• <sup id="ddffk"></sup>
    <menuitem id="ddffk"></menuitem>

    <code id="ddffk"></code>

    1. 上海:市民巡訪團用腳步丈量文明
      發表時間:2023-02-13 來源:中國文明網

        這是一支天天見面的“學雷鋒志愿服務隊伍”:上萬人分布在申城大街小巷、郊區鄉鎮;這是一個受到全國表彰的“學雷鋒志愿服務隊伍”:年齡在18-70歲之間,80%以上是共產黨員。他們“參大事、做小事、管閑事、夸好事、糾錯事”, 被市民群眾譽為查找問題的“啄木鳥”、弘揚正氣的“報春鳥”、傳播文明的“布谷鳥”。

        1月19日,上海市召開精神文明建設市民巡訪團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暨成立二十周年座談會。會上,有關領導首先為市民巡訪團榮獲全國學雷鋒志愿服務“最佳志愿服務組織”揭牌,為優秀抗疫市民巡訪員頒發表彰證書。

        20年如一日的不懈堅持

        “城市精神文明的創舉,弘揚雷鋒精神的平臺?!?2002年正式成立的精神文明建設市民巡訪團,是一支由市民自愿參加、自我管理、自我監管,以巡訪為主要形式,服務于提高市民文明素質的志愿者隊伍,成員已擴展到目前覆蓋市、區、鎮三級擁有 3萬多人的團隊。這一領先全國的創新之舉,多次獲得“上海市志愿服務先進集體”榮譽稱號,2010年被中共中央、國務院授予“上海世博會先進集體”榮譽。

        規范科學系統的巡訪活動

        圍繞市民巡訪團“在精神文明創建、城市管理、社會治理等領域開展巡訪、調研、宣傳和監督活動”的職能定位,有關部門及時制定并完善了市民巡訪團的管理辦法、巡訪流程及會議、人員管理、文書處理等工作制度,確保巡訪工作的規范化、科學化、系統化。

        他們做到規劃先行,做到每一屆有規劃,每年工作有計劃;他們強化社會協同,市民巡訪團通過城市巡訪及各類創建測評工作,與民政、建設交通、市容綠化、消防、郵政、上海廣播電視臺《新聞坊》欄目等多個部門單位、媒體建立合作聯動關系。

        以“城市巡訪、助力創建、傳播文明、奉獻社會”為宗旨,巡訪團遵循《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設市民巡訪團管理辦法》,積極開展上海精神文明建設和城市管理服務的巡訪、調研、宣傳和監督,被譽為查找問題的“啄木鳥”、弘揚正氣的“報春鳥”和傳播文明的“布谷鳥”,走遍上海的大街小巷,奔波于行業單位的各個窗口,開展各類巡訪活動。

        傳播新時代的雷鋒精神

        他們用眼睛體察文明。巡訪團從最初的衛生監督巡訪,到現在的城市管理和文明創建,以繡花針般的細膩發現城市建設中的短板,促進城市文明的發展。從2010年開始,在上海電視臺《新聞坊》節目中開設了“城市巡訪”專欄,及時反映百姓的呼聲和訴求,已成為市民關注的品牌欄目。

        他們用腳步丈量文明。巡訪團開展了“進博會”巡訪以及垃圾分類、餐飲文明、車輛停放、煙花禁放、文明交通、文明工地和疫情防控的專項巡訪。在黃浦江45公里的濱江岸線巡訪中,巡訪員橫跨五個區,對公共設施、周邊環境衛生、市民文明行為等進行了專項巡訪,有針對性地提出了近百條意見和建議,引起了有關部門的重視,使問題得到了解決。他們開展全國文明城區、上海市文明城區、文明單位的巡訪活動,對浦東新區等五個創建全國文明城區的區進行了巡訪檢查,對上海市文明小區(村)、文明行業進行了巡訪測評,并提出整改意見和建議。

        他們用愛心謳歌文明。近年來,巡訪員走進了“愛心暑托班”,對未成年人的防護保障、設施安全、日常管理開展了專題巡訪;走進了長者之家,傾聽老人的呼聲,反映老人的愿望;走進了紅色文化資源陣地,完成了“紅途”文化的專項巡訪;1.3萬人次的巡訪員參加了建黨100周年社會環境宣傳專項巡訪,提出了2000多個建議,得到了采納并及時整改。巡訪員還走進了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通過對全市740多個中心和站點全覆蓋的巡訪和評估檢查,有效地推動了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社區志愿服務體系建設的相互融入和雙向提升。(供稿:上海市文明辦、文明上海)

      責任編輯:楊 學靜
      中國精神文明網網站©版權所有